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让云南人“味游”全球
发布日期:2023-03-17 10:10来源: 滇中新区报
每日清晨8时,沉寂一夜的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开始苏醒,大大小小的物流车将来自全球各地的海鲜、肉制品、蔬菜等冷冻食品运往省内外各地。
“去年我们的总交易量是35.4万吨,交易额近100亿元,约占云南市场的70%。”昆明宝象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部经理殷世俊介绍,宝象万吨冷链港2号、3号冷库于2019年2月投产进货,1号冷库于2021年7月投入运行,3座冷库总面积15万平方米,总库容量21万吨,目前每天出货量约1500吨,近70%的货品在云南本地销售,其余的销往省外各地。“在这里集散的产品中,20%是进口产品,产品来自世界各地,老百姓可在家门口‘味游’全球。”
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项目位于滇中新区空港经济区核心区域,距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货运区5.1公里,距离昆明综合保税区2.7公里,距离昆明市主城区20公里,周边有2条高速路、3条免费通行快速路、6条主干道、1条物流专用通道,港内还有一条专用铁路运输线与中国铁路网相连,公路、铁路、航空三路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为该项目国际贸易大贯通提供了先决条件。此外,昆明地处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重要通道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中心城市,优异的区位交通优势让宝象万吨冷链港的辐射半径更加广阔。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总规划面积1200亩。项目以打造“一个龙头、五个中心”(即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冷冻食品冷链物流龙头和云南省高原农特产品交易中心、野生菌加工交易中心、水产海鲜交易中心、精品蔬果交易中心、鲜花交易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50万吨高低温冷库群、8万平方米全球食品体验展示中心、10万平方米高标准恒温仓库、10万平方米绿色食品加工中心、野生菌加工交易中心、办公生活配套等项目。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西南“一带一路”上最大的集冷冻食品储存交易、野生菌展示交易、水产海鲜交易、名优特产体验展示交易、城市中央厨房、绿色食品加工、保税、铁路口岸、食品检验检疫、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互联网+”现代冷链综合物流基地和休闲旅游驿站,也是亚洲最大的冷链物流枢纽之一。
“该项目规划建设5座冷库,目前,3座冷库已建成投用,进出货物有海鲜、肉制品、野生菌、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等,4号冷库计划今年10月投入使用,面积7万平方米,库容量为10万吨。”殷世俊说,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12亿元,3座投产冷库已全部出租,随着今年4号冷库的投产,今年该冷链港交易量将突破40万吨;全球食品体验展示中心2楼80%商铺已出租,共有300多个商家入驻,3楼“餐饮美食一条街”已有商家入驻,1楼规划打造成云南名优特产交易区。
为满足运营冷链物流的高标准技术要求,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在建设中采用了“四位一体”的集成解决方案,将冷库制冷、集中冰柜制冷、空调采暖、生活热水4个系统进行了高度融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制冷和节能效率。冷库系统的制冷温度为-18℃、-25℃,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二氧化碳与氟利昂复叠制冷系统,具有环保、节能、安全等优点。
2020年,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实现全省线下基地、线上供应链平台全覆盖。项目还将以昆明为中心基地,在全省主要州市规划建设3至5个分中心,提高云南省冷链物流规模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来自全球的海鲜、肉制品、水果等产品可以在此集散,运往全国各地,同时,云南生产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可以经此运往国内外,冷链港将成为我省发展“绿色食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我们已着手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计划2024年投入使用,投产后将开展肉类、野生菌等高原特色产品的加工,让云南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冷链港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到南亚、东南亚各国和韩国、日本等国家。”殷世俊说,农产品加工中心建成后,将能带动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并带动更多人就业。(滇中新区报记者:肖永琴 文 万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