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区要闻

小哨街道八家村:景美路畅产业兴

发布日期:2025-11-07 10:37来源: 滇中新区报

0dede7b9-c742-4615-a03a-ae5c88a393cd

八家村水库。

46a56e02-6d71-4955-bd84-9e2a87ddb585

保洁员清理小巷花台。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

本报今起开设“贯彻全会精神 云岭一线见闻”专栏,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感受时代脉动,聚焦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展现滇中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滇中新区与嵩明交界的山谷间,汽车沿昆明绕城高速下的村道蜿蜒前行,一片碧蓝的水面豁然映入眼帘——八家村水库到了。阳光下,水面湛蓝如洗,向远处不断延伸。“靠近大坝处水面最开阔,水尾狭窄,一直延伸到杨官庄方向。”小哨街道矣纳社区工作人员李维告诉记者,“这是嵩明的饮用水源地,我们肩负着守护一池清水的责任。”

守护碧水

共建美丽家园

属于嵩明县管辖的水库管理所坐落在不远处,白墙蓝瓦,静谧而庄重。李维介绍,这座水库库容达1400多万立方米,有专人日夜守护。“水中间小岛上装有摄像头,周边围界完备,确保水源安全。”他指着远山说,“这水最终汇入花庄河、牛栏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八家村居民小组拥有了与水库相依的景观资源。站在村头大坝上,蓝天碧水尽收眼底,对岸的青山、水中的小岛、蜿蜒的岸线构成一幅天然画卷。“周末来露营的游客很多,有时能停近200辆车。”村民笑着说。

八家村原位于花庄河边,水库修建后整体搬迁至现址,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村民房屋沿9条街巷而建,每条街巷都被打造成不同主题的文化长廊——党建巷讲述乡村振兴故事,农耕巷陈列着村民曾使用的农具……最引人注目的是“我们都在努力奔跑”主题墙,上面贴满了村民的生活瞬间:有人捧着山上采回的花草,有人展示自家小院结出的西瓜。

“我们请了专业摄影师抓拍,为村民留下最真实的生活记忆。”李维说。街角处,一株幼嫩的柿子树正在抽条,旁边的玉米也已结穗,处处彰显居民对家园每寸土地的爱惜。

不久前,滇中新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走进矣纳社区。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东伟带队实地调研,提出“环境美化与产业振兴互促共进”的发展路径。这些政策指引,正推动着八家村向着更美好的方向蜕变。

路通业兴

共享发展成果

八家村的变化,更体现在脚下的道路上。今年8月,《滇中新区小哨街道八家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这个投资100万元的民生工程将新修600米硬化道路,修复改造1公里村内道路,并将1300米主干道从4.5米加宽至6.2米,同时修缮排水沟。

“路修好后,不仅能方便出行,更重要的是能吸引三十工居民小组等周边的游客。”李维指着施工中的道路说,“八家村离大学城仅5公里,距机场1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在村民李贵家整洁的小院里,木柴码放整齐,大丽花开得正艳,门上的喜字格外醒目。“大女儿在杨林大学城上班,小女儿在昆明做电商。”李贵说,自家小女儿刚刚出嫁,“土地已经流转,未来会种蓝莓。”妻子周翠珍刚完成保洁工作回家:“在村里做保洁员,每月有稳定收入。”

像李贵家这样“务工+土地流转金”的收入模式在八家村很普遍。全村129户510人中,大部分青壮年都在附近的杨林大学城、企业务工。“道路改善后,上班、销售农产品都会更方便。”村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滇中新区不断完善的路网,正将各个村庄紧密相连,为八家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把中央财政资金切实用于提升人居环境。”矣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孔令喜表示,畅通的道路将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发展,促进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

随着人居环境持续提升,这个荣获“昆明市绿美乡村”称号的村庄,正实现从“环境美”到“生活富”的跨越。(记者 马逢萃 文 周凡 图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