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中新区 www.dzxq.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MB0X49488-202501-956377 主题分类: 预决算公开
发布机构:  云南滇中新区综合管理部 发布日期: 2025-01-26 15:15
名 称: 滇中新区本级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收支安排的情况报告
文号: 关键字: 预算,新区,支出,亿元,安排

滇中新区本级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收支安排的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26 15:15 浏览次数:35
字号:[ ] 来源:云南滇中新区

一、 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新区财政金融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围绕“六个春城”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狠抓预算收支管理,兜牢基层“三保”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底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为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5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7%,增长1.4%,加上级补助、债务转贷等5.76亿元,收入合计36.3亿元。支出21.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5%,下降12%,加上上解上级、补助县区、地方政府债券还本、调出资金、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14.9亿元,支出合计36.3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3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3%,增长83.6%,加专项债务转贷、调入资金42.21亿元等,收入合计72.56亿元。支出37.2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0%,增长65%,加上解上级、专项债务还本等35.31亿元,支出合计72.56亿元。

二、 2025年预算安排建议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2025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和市委近期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新区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工作部署,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一点一极两区”战略定位,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盯“六个春城”建设,持续开展“双百行动”,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2025年预算编制的主要原则是:

一是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系统谋划。加强财政资金资产资源全要素统筹,集中财力保障中央省市重大决策和新区重点任务;加强整体谋划,合理确定财政收支预算,确保财政运行健康可持续。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正确处理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切实把防风险贯穿到政策制定、预算安排、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兜牢“三保”底线,加强财政运行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

三是坚持勤俭节约、提升资金效益。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初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机制,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绩效。

(二)2025年收支预算建议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亿元,较上年快报数(下同)增长5%,加上级补助、上年结转、转贷债券收入等21.66亿元,收入合计53.66亿元。支出24.75亿元,增长15.6%,加上上解支出、补助县区支出、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等28.91亿元,支出合计53.66亿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35亿元,增长16.5%,加上调入资金、转贷债券收入、上年结余收入等10.35亿元,收入合计45.7亿元;支出37.42亿元,增长0.5%,加上专项债务还本支出、上解支出等8.28亿元,支出合计45.7亿元,收支平衡。政府基金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安排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鉴于目前新区国有企业防风化债严峻形势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预计2025年不产生利润,因此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产生收入。转移支付收入4万元(全部为上级给予空港经济区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补助),上年结余12万元,2025年新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16万元,支出建议安排16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目前,新区直管区社保基金管理事宜主要由昆明市统一管理,因此新区直管区不编制2025年社保基金预算。(三)2025年新区本级财政主要支出安排

2025年新区预算一方面严格落实财政部“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按照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偿债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的原则,2025年预算主要安排情况如下:

1. 严格落实债务风险防范。严格偿债计划管理,积极统筹预算安排、土地收入等,拓宽偿债资金来源,有效化解政府债务。同时,深入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防违法违规融资。抢抓国家通过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加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的机遇,全力争取更多再融资额度支持,置换存量债务。坚持疏堵结合,严格新增专项债券项目审核,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加快国企改革步伐,严控国有企业非主业投资、超承受举债,增强国企“造血”能力,以发展促化债。

2.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支持长水机场改扩建、机北高速、临翔立交、市政道路、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支持空港南污提标改造、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西冲大沟、农村生活污水官网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投入,补齐短板。安排项目前期经费,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支持新区土地一级开发,提升新区开发建设土地要素保障。

3.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充分运用产业投资基金,聚焦生物医药方面、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方面、航空产业方面、发展空天信息、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助力推进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云南低空经济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区、空天智行小镇等项目建设,结合新区实际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4. 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投入。重点支持昆一中空港分校、西冲小学等公办学校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全面建成,加大片区教师保障力度,执行新出台的《云南滇中新区直管区公办学校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实施方案》,提升新区教师保障标准,完善新区教育基础投入。协助推动空港人民医院投入运营的同时,持续支持保障基层医疗保障投入,全面提升直管区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支持空港公安分局的设立,加快提升新区公安战斗力,保障新区建设发展。

5. 持续推进基层建设。支持三个街道基层社区运行保障和管理的必要支出。深入推进新区机构改革,不断提升完善街道设置,持续提升街道服务能力,全力推进新区社会管理迈上新高度。

6.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重点支持城市大管家、雨污分流、城市污水处理、水利设施完善、市政道路景观提升等,优化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支持城市照明及景观绿化、宝象河、漕河沿线水环境等项目,继续推进绿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桥下“灰空间”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推进管理示范街区和秩序提升街区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

三、 完成2025年预算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长短施策,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长期:一要坚定不移抓产业。围绕新区产业、区位等特色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尽快摆脱财政收入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现状;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全程服务,重点支持已具备开工条件和已投产未达产的重大项目;围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要积极向上争支持。抓住机遇,吃透政策,紧扣上级政策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精准谋划项目,强化项目储备,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汇报对接,争取“项目进规划、资金进盘子”,争取更多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新区发展。

短期:一要全力以赴强征管。严格执收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坚决堵住征管漏洞。注重财税协同,加强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强化收入形势分析、预期管理、动态监测和研判调度,挖掘存量、培育增量,确保完成收入预期目标。二要深度盘活强统筹。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与其他财政资金的统筹力度。加快土地出让进度,强化土地出让资金统筹。加大闲置资产、资源、资金统筹调剂力度,加强结转结余资金和财政往来款管理,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资源、资金盘活利用。

(二)坚持有保有压,强化重点支出保障能力

一是压减一般降成本。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切实硬化预算管理,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硬化预算约束,严控行政运行成本。严控人员支出,锁定编外聘用人员规模和经费支出基数,严格落实只减不增要求,严禁机关事业单位自行聘用工作人员,应由本单位正常履职的工作事项,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严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变相增加工作人员。严控日常运转经费,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严禁使用会议费和培训费购置日常办公设备,严禁列支与会议、培训无关的任何费用。

二是调整优化保重点。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不断完善财政资金“能进能出”机制,打破“基数”管理模式和支出固化格局,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保障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中的优先顺序,全面落实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助企纾困和保障民生,保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

(三)坚持内外结合,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一是强化内部管理。继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重大项目和政策的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将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财政评价的重点,强化结果运用,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检查,压实单位内部监督主体责任。全面梳理专项资金使用、专项债券管理、政府债务化解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从源头上防范问题发生,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是强化外部监督。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财会监督与纪检监督、人大法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形成合力。将财会监督成果作为预算管理、政策调整、资金安排、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堵塞管理漏洞,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名 词 解 释

1.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应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5.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或清理整合结余资金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

6.预备费:是指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的、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各级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提出,报本级政府决定。

附件:

政府预算公开滇中新区

昆人发﹝2025﹞3号印发地方财政预算的决议的通知